-
年初七人日的由来,习俗与禁忌
年初七人日的由来,习俗与禁忌 序 民谣《正月调》:「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饱......」,每到农历春节,无论是除夕夜守岁,初二回娘家,甚至是初九拜天公,华人社会总是有许多习俗要遵守,但您知道年初七「人日」又是什么日子呢? 其实,初七人日指的就是农历正月初七,也是人类被创造出来的日子,也被称「人七日」,平常人家会祭拜祖先以表达庆贺之意。但究竟人日这天有哪些习俗或是禁忌要注意呢? 人日的由来 在中国上古传说中,万物苍生皆是由女娲娘娘所创造的,第一日是鸡,第二日是狗,第三日是猪,第四日是羊,第五日是牛,第六日是马,而第七日则是女娲娘娘用泥土所捏造出来的,故农历正月初七被认为是人的生日,即为「人日」,也被称作「人七日」,是春节系列节日中的重要日子之一。据说在中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占书》中便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如此的记载,可见「人」及「人民安」便是该节日的中心思想,过节的核心及习俗便是围绕的该思想而生! 中国上古神话故事 - 女娲造人为人七日的由来:Source:JinPaper 为何要庆祝人日? 每年的正月初七便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初七人日」,也是「人民安之日」,原本人日仅和占卜、祭祀活动有关,但于汉朝、魏晋以后才逐渐发展成庆祝形式的传统节日,皇帝常于人日这天赏赐群臣「人胜 (一种头饰)」和彩缕,因此这天也被称为「人胜日」,这天,反映了中国古代有民众祈福纳吉保平安的愿望,以及对于「人」本身的尊重,古人会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平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逐渐衍生出多种如登高、逐鬼岛等习俗及活动。但无论是哪种习俗,都代表着希冀世人皆能真正安下心,真正能安居乐业! 什么时后要庆祝人日? 《太平御览》有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 这里代表的是古代中国神话,女娲于创世第七日创造出人类,而这天便是「人日」,即人的诞生日,在春节年初七的这一天,许多人都会希望天气晴朗且阳光普照,愿新的一年都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故人们多会在这天进行祈祷及各种习俗活动,永保安康! 人日的习俗与禁忌 「人七日」自古流传至今,早已因各地民俗风情不同,而发展出各种的习俗与活动!常见的习俗如下: 戴人胜: 汉族女子常于人日节时将采用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的小人头饰戴在头或是屏风上。 七宝羹: 人们会在人日节这天使用七种节令蔬菜和米粉制作成羹,因而被称作「七宝羹」。其中几种蔬菜一般来说因各有寓意,多是固定不变的,包含有芹菜 (谐音“勤”,代表勤劳);蒜 (谐音“算”,代表很会精打细算);芫荽 (“芫”的谐音“缘”,代表缘分);葱 (谐音“聪”,代表聪颖);韭菜 (“韭”的谐音“久”,代表长长久久);而另外两种则是依不同地方风俗而有所变化。 出游、登高: 许多仕女及文人墨客会于初七人日这天也是许多仕女郊游赏花,及文人墨客登高饮酒和赋诗的日子。 捞鱼生: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方地区,人们会在年初七 来“捞鱼生”,会在大盘子中放上生鱼条及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蔬菜,同时搭配酸酸甜甜的调味料和芝麻。由一个人发号施令开吃,众人会一起用筷子将盘中的材料高高夹起,一边夹一边用广东话喊道:「捞起!捞起!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 」 据说要越捞越高,才能步步高升哦! 吃面条 有些地区在人七日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表示用面条缠住岁月的脚步,有着「长寿」的寓意! 许多地区的人习惯在人七日这天吃面条:Source:JinPaper 而在「人七日」这天,除了因地制宜的风俗习惯之外,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禁忌,详情如下: 避免处罚和用刑 「人日」,简单来说就是人的生日,故在年初七要尊敬彼此,古代时,官府不会在初七人日这天处决罪犯或是对囚犯用刑,家长也不能在这天教训孩子! 传说若人日当天天气晴,代表一切平安;但若是天气为阴或雨天,则可能有疾病、瘟疫发生,诸事不宜,最好避免外出或远行,这时候的人日也被称为「七煞日」。 结论 看了上述的介绍,是否对于大年初七人日有更多认识了吗?别忘了这天可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生日,别忘了跟周遭亲友道声「生日快乐」,共同庆祝这「人民安之日」,一同祈祷国泰民安! 若各位想知道更多有关华人传统节日习俗或是拜拜相关事宜,欢迎拜访马来西亚最棒的在线金纸香铺店 JinPaper! -
Ren Ri (Everybody's Birthday) - Traditions And Legends
Ren Ri (Everybody’s Birthday) - Traditions and Legends There are near-countless traditions in Chinese culture. Some are acclimated over tim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our cultural landscape, whereas others are ancient, dating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ough some of them may be lesser known amongs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ey are by no means forgotten. Undoubtedly, many... -
这些习以为常的华人新年习俗竟然来自马来西亚华人
原来这些习以为常的新年习俗竟是来自马来西亚华人 简介 对于许多华人来说,农历新年可说是全球华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家人团聚过春节的日子,海外的华人也会在这时候普天同庆,而在马来西亚这个华人比例很高的国家,更是完美承继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加上结合了当地风俗,演变出更多样化的新年习俗,您是否想知道更多马来西亚华人新年是如何过的?或是有哪些独特的华人新年传统食物呢? 华人新年的历史 「农历新年」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源自五千年前的上古通腊祭,每逢腊末春来,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便会杀掉牲畜来祭祀祖宗、农神及上天,并祈求整年皆可风调雨顺、收成丰厚。也有人认为华人新年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岁末时的祭神祭祖活动。 千百年来,春节的庆祝活动也变得异常丰富,家家户户都会置办如鸡鸭鱼肉、南北炒货等各种年货,甚至是添购新衣,而春节前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三十,人们更将这段时间称作「扫尘日」或「迎春日」。而年三十「除夕」这天也被称为「团圆夜」,离乡在外的游子在过春节时都会回家,全家老小都会在一起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 有趣的是,其实古代并没有「春节」这个概念,过年多称作新正、正日、元旦、上日等,直至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才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从此才有了春节这个称呼。 华人新年时,会在除夕夜吃团圆饭:Source:JinPaper 为何华人要庆祝农历新年? 另有一种传说,往往在腊月三十时,会出现一头叫做「夕」的年兽,年兽会带来坏运气,一旦出现总是树木凋零且寸草不生,牠十分凶残,半夜还会四处吃人,人们为了躲避年兽的残害,每当过年期间便会团聚在一起,并一同抵挡年兽,年兽虽然厉害,但特别惧怕红色、火光及声响,故家家户户皆会在门口贴上红色的对联,并在门口燃起篝火、放起鞭炮来赶走年兽,而年三十这一天晚上也被称作「除夕」(除掉夕)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过年时会围炉团聚、贴春联、放鞭炮来欢庆新年。 何时要庆祝农历新年? 从明代开始,华人新年的庆祝活动便是从正月初一元旦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才正式结束。而在过年期间更是每天都有不同的新年习俗及活动,但这些都会因地而异,而马来西亚的情况如下: 初一前:人们会从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起开始忙着祭社、扫尘、购买贺年物品,俗称「办年货」。 大年三十晚:阖家围炉吃团圆饭。 初一:上头香、拜年。 初二:拜年、回娘家。 初三:这天被称为「赤口」,也称赤狗日,由于常常会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为防招惹是非,通常不会外出拜年。 初七:在东亚,初七这天被认为是人类被创造的日子,因而被称作「人日」。 初九:初八深夜至初九子时会进行天公诞。 十五:这天为元宵節,也称作「中国情人节」。 马来西亚华人新年是如何庆祝的? 马来西亚的春节气氛相当浓厚,无论是大扫除、团圆饭、领压岁钱、舞狮表演等华人特有的习俗都应有尽有,而许多新年习俗更是结合了当地民情风俗,演变成相当具有特色的马来西亚新年习俗,而马来西亚华人新年常见的庆祝方式如下: 年饼年糕: 「年糕」是马来西亚华人新年祭祖所使用糕点中的必备品,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年饼」,其中类似鸡蛋卷的粿加必 (Kuih Kapit) 更是名列前矛,新年必吃的应节食品。 新年歌: 「听新年歌」是大马华人过新年的独有文化和特色,除了常有推出新年贺岁专辑,许多电台、电视台都会播放重新编曲和创新的新年歌曲。 团圆饭: 团圆饭也被称作年夜饭,是除夕当天的晚餐,这一天,大马华人会准备除旧迎新,一同团聚并共进晚餐。古早会在桌下放个火烧的很旺的炉子,表示一家团圆及一家兴旺。 捞鱼生: 说起马来西亚的华人新年传统食物,「捞鱼生」一定是一大特色之一,将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盆碗中,众人围在餐桌前一同用筷子以「捞」的方式搅拌食物,边说:「捞起,捞起,捞个风生水起!」,捞的越高,表步步高升。 「捞鱼生」为初七的新年习俗,象征风生水起:Source:JinPaper 吃盆菜: 大马华人常会在新年这天准备相当具有特色的盆菜,将各种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多种食材,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层层装入园盆中,代表团园和圆满。 初九拜天公: 初九这天是天公诞辰,在大马的福建人常常会在初九这天「拜天公」,常会看到街坊邻居打扫卫生,备齐祭品来祭拜天公,多会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舞狮表演: 「舞狮」虽源自于中国,但传入马来西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已落地生根,更自创「高桩舞狮」,马来西亚更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舞狮王国,而在华人新年期间常常可见精彩的舞狮表演。 二十四节令鼓: 虽说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名,但这于1988年由马来西亚华人成立的二十四节令鼓队绝对是马来西亚的一大特色,会于春节晚会上表演气势澎湃、鼓动人心的鼓声。 抛柑: 元宵抛柑、抛蕉是大马华人独特的春节特色之一,和一般元宵节提灯笼不同,单身男女们会在湖边进行「抛柑大会」,女生抛柑,男生抛蕉,互相从湖中捞取各自的缘分。 结论 「春节」对全球华人来说绝对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新年期间的祭祖、拜天公或是任何拜神活动皆相当讲究,无论是时间或是供桌祭品的准备和摆放都不能马虎,希望今天的介绍能让您对马来西亚新年习俗、华人新年传统食物及新年祭拜用品有更多了解,欢迎拜访马来西亚最值得推荐的金纸香舖店JinPaper,能找到最优质的祭拜用品及相关信息! 若您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在下面的留言区写下您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