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 - 由来,供品,步骤,习俗【清明节资料大全】
序
「慎终追远」一直是华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每逢清明节,甚至是提前一两个星期,都能看见家家户户携家带眷至坟地扫墓或是去纳骨塔祭拜祖先及逝去的亲人。随着历史演进和时间推移,许多清明节习俗也跟着因时制宜,有许多传统皆已简化或是去芜存菁,但对祖先的缅怀及文化的传承却是永远不变的。
想要对清明节扫墓祭祖、拜拜及相关习俗有更多了解吗?请务必观看我们的文章到最后哦!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与农历新年、端午节及中秋节并列为中国四大节日之一。据说起源自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感念介之推割肉喂食之恩,为逼其出来做官而放火烧山,却不小心将其焚烧至死,深感愧疚,故将介之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的这一天都禁止生火、吃冷饭,以表追怀之意。而「清明」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常听到的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便很贴切地描述清明时节的景色。由于寒食节和清明的日子相近,古人在寒食节的活动常常延续到清明,经年累月下来,各自的习俗活动早已不分彼此,久而久之,就演变成现今所过的「清明节」!
人们于清明节时扫墓祭祖:Source:JinPaper
为何要过清明节?
有人认为清明节除了与古代的「寒食节」渊源颇深,也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有关,长久沿袭下来,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重要风俗,但无论如何演变,都不失华人文化中对「孝道」的推崇,在清明节扫墓,除了祭拜祖先,更是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要谨记先人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无论路途多遥远,工作多么繁忙,都会将这天空下来,一家大小同上“义山”或纳骨塔进行祭拜!
什么时候要过清明节?
清明节在华人文化中历史相当悠久,是少数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来命名的节日,《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时期万物洁净,空气清新,正是适合郊游踏青和行扫墓祭拜之事的日子。
那究竟清明节是指哪一天呢?
一般来说,清明指的是太阳位于黄经15度的日子,在公历中多会在4月4日、4月5日及4月6日这三天变动,且清明祭祖节期很长,在清明10日前至8日后(或10日前至10日后)都属于人们常祭拜祖先的日子。
如何过清明节?
那您知道有哪些常见的清明节习俗吗?
其实,清明节承载了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在海内外四处皆存在着各种习俗或细节上的差异,而其中最常见的习俗如下:
挂纸
人们会将生长在祖先墓地上的野草清理干净,并将墓纸 (白色、红色及黄色的古仔纸或是红、黄、蓝、白及黑色的五色纸) 用石头或砖墙压在坟上,表示子孙已祭拜过。
人们会于扫墓时将墓纸用石头压在坟头上:Source:JinPaper
培墓
即「扫墓」,其中包含修墓与祭祖,一般华人多相信,祖坟与后代子孙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富有人家年年「培墓」,一般人家除了吉凶葬前三年需「培墓」,不然多视情况而定。
修墓:除了清理杂草,培添新土,整修墓地,还会将墓碑上不清楚的字体重新描绘。
祭祖:
整修墓地后,开始祭拜。
准备牲礼 (三牲或五牲)、刈金、寿金、香烛、十二道菜蔬、粿类 (红龟粿、鼠麹粿)、银纸、往生钱等,若为新坟则需准备五牲。
祭品备好后,点香向后土娘娘祭拜,妇人要于新坟前哭。
礼拜后,先烧刈金及寿金给后土娘娘,再烧银纸给祖灵
奠酒:最后将酒洒在纸灰上
鸣炮礼成
离开前,将鸡蛋、鸭蛋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表新陈代谢!
古早也会将红龟粿分给当地小孩吃,称作「揖墓粿」,表「祖德流芳」!
早前扫墓时,人们多会查看什么日子适合祭奠,但现在年轻人较不迷信,祭祖的日子已无太多限制,任何时候都能够祭奠,且扫墓方式多已简化,多用鲜花水果作为祭品,简单且隆重地上香鞠躬即可!
踏青
华人文化自古便有清明时节踏青 (或称踏春、寻春) 的习惯,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及游玩。源自于远古农耕祭祀时的迎春习俗,清明时,大自然一片生意盎然,正是踏青的好时光。
植树
由于清明前后春暖花开,树苗存活率高,故有人也将清明节称作「植树节」,但据说植树的风俗是源自于春秋晋文公祭奠介子推时,在介子推死前曾靠过的柳树死而复生,被赐名为「清明柳」,并摘下柳枝戴在头上,从此便有清明植树及戴柳插柳的习俗!
放风筝
清明时,人们喜爱放风筝,会在风筝飞上天空时,便剪断牵引的风筝线,任凭其随风飘扬而去,据说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除上头所述,常见的清明节习俗还有「拔河」、「荡秋千」、「蹴鞠」、「斗鸡」、「赋诗」、「赏花」等多种活动,真的是热闹非常啊!
结论
在看了我们今天的文章后,您是否对于「清明节」及「扫墓」有更多的认识,或者是了解到在清明节时该如何正确的祭祖呢?
想知道该如何准备最齐全的清明节祭品及拜拜金纸和香烛,请拜访马来西亚最可靠的在线金纸香铺店 JinPaper!
若各位对于今日叙述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或是指教,请在下方留言区写下您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